课程描述INTRODUCTION
质量分析培训
日程安排SCHEDULE
课程大纲Syllabus
课程收益:
通过参与培训,培训学员可以在短时间掌握可靠性指标、模型、预计、分配、FMEA和FTA等。
通过参与培训,能够迅速掌握元器件选用、降额、容差与漂移设计、冗余设计、电路简化设计、潜在通路、“三防”、热设计和静电防护等内容。
通过参与培训,能迅速了解可靠性的控制管理,包括供应商的控制、元器件质量控制、统计过程控制、质量闭环控制和可靠性评审等;并能掌握了解可靠性测定试验、鉴定与验收试验、筛选试验、增长试验、HALT/HASS及加速寿命试验。
课程大纲:
第壹篇 导引篇
一、为什么以可靠性为中心(第 1 章)
二、产品可靠性表征与寿命分布(第 2 章)
1. 产品的可靠性定义(2.1)
2. 产品的可靠性指标(2.2)
3. 可靠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2.3)
4. 浴盆曲线与失效率等级(2.5)
第贰篇 定量分析篇
三、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 3 章)
1. 可靠性模型的组成(3.1)
2. 系统可靠性模型(3.3)
(1) 串联系统(3.3.1)
(2) 并联系统(3.3.2)
(3) 表决系统(n中取r系统) (3.3.4)
(4) 串联、并联系统可靠性的计算(3.3.6)
(5) 可靠性预计时建模工作的注意事项(3.4.5)
四、 可靠性预计(第4章)
1. 可靠性预计的主要方法(4.1)
2. 计数法可靠性预计(4.4)
3. 应力分析法的可靠性预计(4.5)
五、 可靠性分配(第 5 章)
1. 可靠性分配考虑的因素(5.1)
2. 考虑复杂度和重要度的分配方法(5.2)
3. 综合因子法(工程加权法分配法,CW法) (5.5)
4. 可靠性指标分配应注意的事项(5.6)
六、 故障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FMECA)(第 6 章)
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概念(6.1)
2. 常用标准(6.2)
3. 军标FMEA/FMECA分析的步骤(6.3)
4. QS9000 的FMECA方法(6.4)
5. 分析实例(6.5)
七、 故障树分析(第 7 章)
1. 分析的概念(7.1)
2. FTA方法基础(7.2)
3. 故障树的一般方法(7.3)
第叁篇 设计技术篇
八、 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及方法(第 8 章)
可靠性设计的指导思想(8.1)
九、 元器件的选用技术(第 9 章)
元器件主要失效模式及预防
十、 降额设计(第 10 章)
十一、 储备(冗余)设计(第 12 章)
1. 储备的含义和方式(12.1)
2. 各种储备方式对可靠性的提高(12.2)
3. 故障模式对储备的影响(12.3)
4. 灵活应用储备设计的例子(12.4)
十二、 潜在通路分析(第 14 章)
1.潜在通路分析的由来和原理(14.1)
2.潜在通路的表现形式和设计预防(14.2)
十三、 热设计(第 16 章)
1. 概述(16.1)
2. 热设计的原则(16.3)
3. 改善热设计的方法及示例(16.4)
1)改进现有热设计的方法
2)成功改进的例子
十四、 软件质量和可靠设计(第 20 章)
软件可靠设计准则(20.3)
第肆篇 管理控制篇
十五、 元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控制(第 22 章)
1.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22.4)
2. 元器件的质量鉴别(22.5)
3. 案例(22.6)
第伍篇 试验评价篇
十六、 可靠性试验分类及其技术问题(第 26 、27 章)
十七、 可靠性测定试验(第 28 章)
1.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方法与要点(28.1)
2.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数据处理方法(28.2)
3.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与置信区间估计(28.3)
十八、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第 29 章)
十九、 高加速寿命试验和应力筛选试验(HALT/HASS)(第 32 章)
1. 概述(32.1)
2. HALT试验程序(32.3)
3. 开展HALT和HASS的几点看法(32.5)
二十、 寿命和加速试验(第 33 章)
1. 寿命试验(33.1)
2. 加速寿命试验(33.2)
3. 举例(33.3)
转载://www.ibid2.com/gkk_detail/11158.html
已开课时间Have start time
品质管理内训
- 《数智化时代的质量提升实战 王明哲
- 全面质量管理十大工具全景剖 韩老师
- 快速开发高质量软件的实战应 董轶
- 基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的 雷雨
- 品质管理提升及关键点控制 吴正伟
- “六变”质量管理法 刘奇林
- 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定置化 吴正伟
- 打造极具价值的QC小组 贾春涛
- 《精益TQM:有效打造企业 杨小林
- 《QC品质管理活动及工具应 刁东平
- (苏州场)ISO 9001 徐老师
- 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实战技巧 刘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