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员定编定岗的基本概念
定员、定编、定岗在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定员往往与人员素质相关,它是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考虑到与岗位相关的人员素质要求。定岗指的是岗位的设置过程,岗位是组织中为完成某项任务而设立的工作职位。例如,在一个制造企业中,会有生产岗位、质检岗位、研发岗位等,这些岗位的设定是基于企业的业务需求。定编则是确定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这三者合称为“三定”,是世界各地各种组织都存在且不断探讨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各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时期运用不同方法。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定岗定编由国家有关部门承担,企业不需要过多考虑。但随着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就必须自己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了。比如,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从最初的几个人随意分配工作,到逐步明确岗位如技术开发岗、市场运营岗、客户服务岗等,再确定每个岗位的编制人数,这一过程体现了企业对定岗定编定员的需求。
二、岗位设置(定岗)相关内容
- 岗位的内涵与岗位设计
- 岗位是业务目标分解到员工层次的体现。岗位设计要根据组织业务目标的需要,兼顾个人需要,规定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与其他岗位的关系。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业为例提到的岗位专业化分工效率,以及泰勒的“时间 - 动作”研究(将岗位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标准化)都是岗位设计理念的早期体现。岗位设计得合理与否,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有着重大影响。例如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收银员岗位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快速准确收款的任务要求,也要考虑收银员的工作强度、休息时间等个人需求。
- 岗位设置的原则
- 因事设岗原则:企业要从理清该做的事开始,“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例如一家广告公司,有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投放等事务,就根据这些事务来设置策划岗位、设计岗位和投放岗位等,而不是先有人再找事做。
- 整分合原则:在企业组织整体规划下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例如在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发动机生产部门、车身生产部门、总装部门等各有分工,但又要协同工作,保证汽车的最终组装和质量。
- 最少岗位数量原则:在满负荷的前提下设置岗位,以节约人工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一家小型服装厂,如果将裁剪、缝纫、熨烫等工序合理安排,在保证工作量饱和的情况下,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岗位设置。
- 规范化原则:岗位名称、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等均应规范。以酒店行业为例,前台接待岗位要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其职责范围包括客人入住登记、信息咨询解答等,任职条件可能包括形象良好、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和外语沟通能力等。
- 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原则:岗位设置要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通道。例如一家科技企业,会为软件工程师岗位设置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的晋升通道,员工可以通过提升技能和经验来晋升。
-
一般性原则:岗位设置是以一定任务量为前提的,任务量超出一定限度,就要增加岗位或人员。例如一家电商仓库,在日常订单量稳定时,有固定的仓库管理员岗位数量,但在促销季订单量大幅增加时,可能就需要增加临时的仓库辅助岗位或人员。
-
岗位设置的基本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 岗位设置的基本方法包括工作分析等多种方式。工作分析是对岗位的任务、责任、任职条件等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重要信息。然而,岗位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出现岗位职责不清的情况,导致员工之间互相推诿工作;或者岗位设置过于僵化,不能适应企业业务的快速变化等。
三、定编相关内容
- 定编的概念与意义
- 定编是确定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它与定岗密切相关,当一个岗位被确定之后,就会产生人员数量的概念。合理的定编有助于企业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根据项目需求和岗位的工作量来确定开发岗位的人数,如果定编不合理,人数过多会导致成本增加,人数过少则可能无法按时完成项目。
- 影响定编的因素
- 企业的业务规模是重要因素之一。大型企业业务量大,岗位编制数量相对较多。例如一家跨国连锁餐饮企业,全球有众多门店,每个门店都需要有店长、厨师、服务员等岗位编制,总体编制数量庞大。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也会影响定编,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相同业务量下所需的人员编制可能会少。比如一家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制造工厂,相比传统人工装配为主的工厂,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编制数量会大大减少。此外,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管理水平等也会对定编产生影响。
四、定员相关内容
- 定员与人员素质要求
- 定员除了考虑数量因素外,还涉及人员素质要求。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素质要求不同。例如在一家金融企业,高级投资顾问岗位要求员工具备深厚的金融知识、丰富的投资经验、较强的风险分析和决策能力;而客服岗位则更强调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企业在定员时要确保安排到岗位上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素质,以保证岗位工作的有效开展。
- 定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联
- 定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招聘、培训、考核等密切相关。在招聘环节,定员决定了企业需要招聘的人员数量和类型;在培训环节,要根据定员后的岗位人员素质要求来制定培训计划,使员工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在考核环节,要依据定员时确定的岗位标准来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
五、培训中的实践操作内容
- 案例分析
- 在培训中,会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定员定编定岗的概念和应用。例如分析某传统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根据新的业务战略重新进行岗位设置、确定编制人数和人员素质要求。通过对这样的案例深入剖析,学员可以学习到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三定”操作,以及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 模拟演练
- 学员会进行模拟的定员定编定岗操作演练。比如给定一个虚拟的企业场景,包括业务范围、规模、发展阶段等信息,让学员分组进行岗位设置、编制确定和人员安排,并进行展示和互评。这种模拟演练能够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定员定编定岗的流程和方法。
- 工具与方法的应用
- 培训还会教授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工作分析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学员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收集岗位信息,为岗位设置和定员定编提供依据。同时,还会介绍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进行定员定编定岗的管理工作,如记录岗位信息、人员信息、进行人员需求预测等。
转载://www.ibid2.com/zixun_detail/14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