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化思维的基础概念 结构化思维强调结构与逻辑,通过结构的完整和逻辑的严密来保证结果的正确。它具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是理解和运用结构化思维的关键。 1. 结论先行 一篇文章只支持一个思想,并且这个思想要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例如在汇报工作时,先说出工作的最终成果或者结论,而不是绕圈子慢慢讲述过程。这样可以让受众在一开始就抓住重点,明确方向。 2. 上下对应 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这就像是构建一座金字塔,每一层的砖块(思想)都要稳稳地支撑起上一层。比如在阐述一个项目方案时,上层的目标要能够涵盖下层的具体执行步骤。 3. 分类清楚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范畴。例如在整理文件时,将文档按照项目类型、时间顺序或者重要程度等同一维度的标准进行分类,避免出现混淆和杂乱无章的情况。 4. 排序逻辑 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可以是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或者因果顺序等。比如在讲述事件发展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在安排任务时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的顺序。
二、结构化思维中的重要原则 1. 以终为始原则 明确目标,清晰界定问题。这一原则贯穿于结构化思维的始终。无论是做一件事情,还是思考一个问题,首先要清楚目的是什么。例如采用3PM原则,即Purpose(目的、意义、效果、标准)、Principle(原则)、Process(流程)、Method(方法和工具)。在做项目方案时,先确定项目的最终目的,再依据目的制定相应的原则、流程和方法。 2. 分类MECE原则 要求做到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分类时各个子项之间没有交叉,同时又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例如在分析市场客户群体时,按照年龄、性别、消费能力等维度进行分类,要确保每个客户都能被分到某一个类别中,并且各个类别之间没有重叠部分。 3. 关键少数28原则 重要的少数(20%)和琐碎的多数(80%)。这一原则提醒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抓住重点。例如在管理工作中,20%的核心员工可能创造80%的价值,那么在资源分配、激励措施等方面就要重点关注这20%的员工。
三、结构化思维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1. 思考清晰 在思考问题、制定项目方案时,结构化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梳理思路。通过先确定整体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的方式,避免思维的混乱和遗漏。例如采用树形结构、逻辑树结构或者鱼骨结构等工具来分解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一个个可解决的小问题。 2. 表达有力 (1) 沟通表达 在与他人沟通时,运用结构化思维可以让表达更加有条理。例如在分享观点时采用结论---理由----实例---总结的结构模式,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给出理由和实例来支撑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意图,提高沟通效率。 (2) 汇报工作 汇报工作时,采用先总后分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先说出工作的总体成果或者结论,再详细阐述工作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这与领导期望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契合,能够让领导快速了解工作的重点和进展情况。 (3) 授课演讲 对于授课演讲者来说,结构化思维有助于组织演讲内容。可以按照开场引入、主体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知识点)、结尾总结的结构进行设计。例如在讲解结构化思维时,可以先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引出主题,然后分别阐述结构化思维的概念、原则、应用场景等,最后对整个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4) 述职答辩 在述职答辩时,运用结构化思维能够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工作业绩、能力和发展规划。例如按照工作成果、工作方法、自我评价、未来规划等板块进行阐述,每个板块内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
四、结构化思维中的结构模型 1. 金字塔结构 这是结构化思维的典型结构。在金字塔纵向结构中,存在着问答模式,通过不断追问和回答来深入阐述问题。在横向结构方面,遵循MECE序,即分类清楚、逻辑排序的原则。例如在构建一个市场调研报告的结构时,金字塔的顶端是报告的结论,下层是不同的市场分析维度,如市场规模、竞争态势、消费者需求等,每个维度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具体的分析内容。 2. 其他结构模型 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模式。比如讲故事可以用到故事模型框架,解决问题用到WHAT--WHY--HOW模型。不同的结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在进行思考和表达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五、结构化思维培训中的具体训练内容 1. 如何思考(构建结构) 在培训中,会教授学员如何对问题进行正确界定,对可能假设进行合理分类,去掉非关键环节,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假设并分析重点核心环节。例如在面对一个销售业绩下滑的问题时,学员要学会从市场环境、产品竞争力、销售渠道、客户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分析结构,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如何表达(表达结构) 包括学习各种表达结构的运用,如先总后分的结构、结论先行的结构等。同时还要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表达结构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受众。例如在向技术团队和向市场团队汇报同一个项目时,表达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两个团队关注的重点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 3. 如何批判(甄别结构) 学员要学会对已有的结构进行批判性思考,判断其是否符合结构化思维的原则。例如在分析他人的报告或者方案时,检查是否存在结论不明确、上下不对应、分类不清晰或者逻辑排序混乱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4. 如何解决问题(对比结构) 通过对比不同的结构和方案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对比不同的行业案例、不同的战略模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战略结构。同时,在培训中还会涉及到对一些成功结构的赏析,如非暴力沟通FFNN结构等,通过分析这些结构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加深学员对结构化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转载://www.ibid2.com/zixun_detail/133441.html